close

DSC08475a

這是位於台北市同安街28巷1號的 "野草"餐廳

全名叫"野草居食屋",是老房子的居酒屋

在牯嶺街95巷和同安街的交叉口,羅斯福路和南昌街的附近,強恕中學在隔壁巷,下一條就是汀洲街

搭捷運的話,在古亭站下,二號出口出

 

DSC08476a

它名片上的對此餐廳的註解是

"日式老屋的生活食學,深夜食堂的人生劇場"

是日治時代的日式木造宿舍改建的

 

 

DSC08477a

屋內的結構大致上還保持原樣,屋頂保留原有結構

或是如果木柱有腐朽,就照原樣翻新

餐廳內有一面牆的牆角高處保留了老房子時代的牆壁結構,是用山竹搭架子,以碎的稻稈與泥土泥灰和在一起塗上,那樣做成的牆壁很牢靠呢

 

DSC08478a

所以看起來還是日式老屋的樣子,很有懷舊的樣貌

它原先的主人是台大農化系的教授陳玉麟

因他是日本的大學博士,並在美國作農藥研究,後來是台大農化系主任和研究所所長,並創立"中華民國雜草學會",因有這個典故,所以把此餐廳命名為"野草"

 

DSC08479a

這一餐是老何和米耍請我們來吃的

來到這裡,不但是吃得過癮,另一方面是激起了我的往日記憶,這懷舊的過去,我寫在文後

首先來介紹我們點的餐

第一道是生魚片,滿滿的一大碗,新鮮又美味

 

DSC08480a

海膽山藥,蝦丁時蔬

梅子酒,此外我們還喝了檸檬啤酒

這間店有一種職務的人叫"清酒領航員",是引領客人在日本酒中找到適合的酒款,使料理與清酒相襯出食材的鮮味,使酒入口更圓潤

日本的清酒據說有兩萬多種之多,因而創造出"薰,熟,爽,醇"四種不同感覺

不同的酒有不同的酒杯和試飲的溫度,很講究的

清酒領航員升級即為"唎酒師",由唎酒師精選出的日本酒,適合提供餐點之外,都還有一段迷人的故事

 

我們進餐的中間時段,就有兩位這種職務的唎酒師拿了一瓶日本酒來向我們作介紹,說了一長段關於這酒的典故和喝法,可惜我沒拍下她拿那酒向我介紹的照片,很想拍,又怕她並不想入鏡

原來上居酒屋會有這樣的講究啊

 

 

DSC08481a

壽司

 

DSC08482a

馬頭魚

 

DSC08483a

鰻魚飯,蔬菜

 

DSC08485a

櫻花蝦炒飯,握壽司,蝦子

 

DSC08486a

在餐廳中間的屋樑上,他們設計了一條以前的小火車的軌道,每整點在軌道上繞行著打了燈的小火車列車

因為現今的汀洲路過去年代曾經是一條鐵路線,稱為"萬新鐵路",從萬華到新店

沿途的站名有: 水源地,古亭町,螢橋,馬場町,崛江....等站

那一排小木牌上寫的就是站名

火車在那上面的玻璃屋裡行駛,亮亮的就是,我拍的不是很清楚

 

DSC08487a

這是門內的牆上客人寫的感謝布條

好多都好感人

其實我也應該寫一條掛上去的,因為今天來吃這裡,使我感觸良深,想到過去住在這一帶的那一段青澀的青少女時代

 

DSC08489a

蛤蠣湯和甜點的麻糬配起司

還有吃的香菇丸和玉米筍沒拍

 

DSC08490a

來到這樣的日式木造舊宅,令我特別的有懷舊的感動

我從小住過的家,有七次是住在和這裡幾乎一模一樣的房子裡

台北川端町(現在的廈門街與牯嶺街中間),屏東勝利路,青島街,基隆中正二路,臺北同安街,高雄長生一街,臺北金門街

這些房子全部都已經拆掉了

多年前還曾在還沒拆時回去看過那傾壁頹牆的老屋,讓我眼淚框盈

我的格友莎子住在內埔,幾年前曾經特地去我屏東青島街的那個家幫我看看現況,他去時那房子還在,他就為我拍了好多張照片,並寫了一篇格文,讓我在離開那屋子多年後又看到了那屋子,感動得好想哭喔,住在那裏時還是小學生啊,而那棟房子據莎子說最近還是拆掉了,其實那屋子如果修整一下像這"野草"一樣開一間老屋餐廳不是很好嗎,青島街那房子看起來比這裡還大還寬敞呢

 

DSC08491a

日式房子的結構是有固定的模式的,所以幾乎所有的房子都大同小異,建材都不用切割,買來逗上裝上就好

地板是挑高,上面放置塌塌米,兩張塌塌米是一坪,房間多半一間房是八張塌塌米,也有六張或十張的,走廊是長條形的地板

日本人都沒有床鋪這東西,都是睡在塌塌米上,被褥等物在房間有壁櫃收納,白天收進去,塌塌米上就變生活場所,小矮桌放中間,沒有椅子,沒有沙發,只有坐墊,男子盤腿,女子跪姿,坐地上品茶聊天過生活,所以房子看起來都是空空的

壁櫃很多,每間房邊上都是壁櫃,還有裝飾櫃,裝飾架,放書籍或小飾品,旁邊是個放神龕的地方

房間之間是紙拉門,房間兩旁是走道,走道外面一排木拉門,白天都把木拉門整個拉開,有的房子在旁邊有收納木拉門的櫃子,所以白天都是整個房間對著外面敞開的,很透氣,沒有宵小,所以以前都說日本人治安特好

 

DSC08492a

這是打包回來所裝的袋子

袋子上的"野草居食屋"的素描

在袋子的另一面,是"青田七六"的素描,青田七六在青田街七巷六號,我先前也曾去過青田七六,也介紹過青田七六 (2014年4月27日發表的),那時格友妲芬妮就曾告訴我過說,野草和青田七六這兩家餐廳都是黃金種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所經營的,說兩家都是老教授的故居變食堂

青田七六是台大地質系教授馬廷英的故居

 

袋子上有他們的宗旨口號曰 "黃金種子文化最大的心願就是結合建築,歷史,人文與科學,為老建築活化再利用,一同關懷,愛惜這些充滿溫度的日式房舍"

~~~~~~~~~~~~~~~~

~~~~~~~~~~~~~~~~~~~~~~~~~~

這一趟老何請我們吃這一家老屋變餐廳,他並不知道我以前也曾住在這附近,當他車停下,我們下車時,我見路牌上是"同安街",馬上叫起來"蛤,同安街,我的故居呀",老何以為我看錯了,他說"同安街耶",我說是呀,我小時住在這裡"

那是我初中的時候,住的家也是和這"野草"與"青田七六"幾乎完全相同的日式房舍,有前後院,媽媽還在後院開墾種了菜,還搭了雞舍養了一大群雞,母雞生蛋還賣種蛋以貼補家用

我那時雖住台北,卻在基隆上學,上基隆女中,每天趕火車很辛苦,媽媽找了住在基隆的朋友家讓我寄住,他家的女兒讀一女中,所以在台北上學卻住基隆,我們兩人就對調,她住我家,我住她家

每周的周六放了學我才搭火車回家,周日傍晚又要去搭火車回基隆的她家

每次周日傍晚要動身回基隆時都好難過,揹著沉重的大書包和換洗的衣服,和必需品,走路去搭公車換火車,走在同安街,南昌街,羅斯福路,和平西路上的時候,都好想哭,才十四五歲的孩子呀,想要家的溫暖呀

這次來這裡,米耍聽說我曾住這一帶,就帶我到附近找我住過的家,但沒找到,而且以前早就聽說那一棟日式房子拆了蓋成四樓公寓了,附近都變了樣了

那時我週六回家時,總是到後院看種的菜和瓜,看養的雞,看孵出的小雞

每次上街來回都會經過鐵道(現在的汀洲路),有一次我還和媽媽去搭小火車去新店,新店有我們的親戚住在那,同安街轉個彎就有一個火車站,小小的,現在想起來,那段時光好辛苦,也參雜著快樂片段,唉,往事啊,其實是說不盡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drey8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