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士頓的其中一天 我們去了 city pass 中的兩個地點
Museum of Fine Arts. ( MFA ) 波士頓美術館
和 Isabella Stewart Gardener Museum 伊莎貝拉 斯圖亞特 加德納博物館
是開車去的 先到美術館 車停在路邊 從新建的側門進入
這館我1992年來時 曾參觀過
我們在外面廣場上先走走 在寬敞的廣場上 小光小米跑跑跳跳 很高興
小寧子獵取鏡頭 掛得一身都是照相機 錄影機等
記得上次來有看到好精緻的日本花園 還有特別的一個埃及館 這次都沒看到
還有拍了好多照片的盔甲館
這次看到的是中國館及南洋館
中國館展的是國畫 陶瓷品 鼻煙壺 刺繡 古董傢俱.....等
日本館的主展品是亮幌幌的武士刀 使我想起日本侵華
我們繼續前行 看印象派名畫時 老米回到亞洲館去作紀錄 他就是隨時隨地都在做功課的人
小光小米看不懂展品 在展場裡奔跑嬉戲
每間館都有一個穿制服的虎視眈眈的服務員
有的很客氣的逗逗她們 有的就嚴肅的搖手搖頭 叫她們 " Don't...."
看完了展 找吃的 大米說二樓的餐廳比較貴 一樓的咖啡廳也有賣便餐 也不錯吃
我們點了餐 買好 端了盤子到中庭
中庭是好大的一片草皮 四周圍鋪了碎石子 上面放了許多鏤空雕花的黑色鐵桌椅
很多人在那兒就餐 坐在草坪上吃 好像吃野餐 又寬敞 挺舒服的
上次來就是吃的那又高級又貴的餐廳 所以我只有那餐廳的印象
我還有的印象就是好多上了年紀的退休老先生老太太在裡面愰 度過太閒的光陰
我也很喜歡逛美術館 博物館 這個館 那個館的 慢慢看展品 欣賞別人的畫藝技藝
但是我不喜歡每間展館都有的服務員 他們沒事幹 就盯著參觀的人瞧
盯得人發毛 靠了一下牆也不行 摸了一下玻璃也被制止 走太近看也來告誡
像犯人一樣 看展看得那麼緊張 不能輕鬆 所以我以看展為畏途 想看又不想看
~~~~~~~~~~~~~~~~~~~~~~~~~~
下一站的伊莎貝拉博物館 過了街就到 兩個館很近
伊莎貝拉博物館的外觀不起眼 招牌又小小的 不知道的人很難看出那就是展館
伊莎貝拉 出生於1840年 是十九世紀的貴婦 紐約人 父親是紡織大亨
她兄弟姐妹早逝 因而她受到父母加倍的呵護 自小與父母遍遊歐美各地
後來家搬到波士頓 她也在波士頓嫁了 婚後美滿 丈夫亦為名門望族
她喜好音樂 藝術 品味獨特 是媒體寵兒 她引領風騷 不模仿別人 創意十足
她非常富有 繼承了一大筆財產 收藏了許多藝術品
建造了此屋來存放她的收藏 並在這兒住到老死 此豪宅後來就捐作博物館
建築本身是宮殿式 四層樓 所有樓面均可欣賞栽滿花木的 上面這座中央庭院
她去過歐洲之外 也遊了亞洲 她心裡畫下了博物館的藍圖 要把博物館中庭規劃為宮殿式的花園
各式展廳呈現最多的是掛氈 四周牆面都掛滿了 她好喜歡收集掛氈喔
館藏有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 及各地蒐集的古董 古玩 傢俱 雕刻 等
我在波士頓參觀了很多古堡式的建築 ( 先前參觀過的豪華別墅群 )
我覺得堆砌富麗有餘 卻因為房間大 外面自然光線不易進入而顯得陰暗深沉
又多是笨重的傢俱 有壓不過氣來的感覺 我比較喜歡明亮簡樸的小屋
伊莎貝拉雖家財萬貫 但兒子在兩歲時就死了
她老公就把在世界各地旅遊時帶回的許多藝品送給她 給她解憂
使她擁有了更多的收藏 她把收藏品公開展出 註明不可改變 轉售 挪位 等條件
因此館藏一直保有原來的樣貌
( 伊莎貝拉的三張照片是借用自伊莎貝拉博物館網站 伊莎貝拉的肖像是名畫家沙金畫的 )
一個人有了錢 就喜歡收集貴重的東西 以彰顯自己的品味
像我們這種住在鴿子籠裡的人 空間不夠 東西丟都來不及了 還收集咧
有的人還是喜歡東買西買 買回家沒處放 只好堆在角落 一盒盒 一箱箱
久了 自己也忘了那盒裡箱裡是什麼玩意 所以我全無購買欲 那是平添累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