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安泰古厝是中國傳統四合院的閔式建築


建於清乾隆年間,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為二進四合院




為石材與木材打造,屋脊結構採一條龍之單脊建法,呈現燕尾曲線


外埕所鋪設的紅普石,是壓艙石,建材都是自大陸運來台灣的


而商船在海上避免船身搖晃,都要在艙底放置重物以壓艙


這些壓艙石也可以拿來作為很好的建材


此紅普石有很多的優點,它防滑又不長青苔


木材用福州杉,石材用觀音石,釘子用木釘、竹釘,以榫頭接合




前有月眉池,造型如月眉,有聚寶收納的象徵


並可防火防侵,降溫,及供水的功用



屋脊為藍尾式,全宅雕塑鏤刻,選材與手工皆考究


為清朝之富商所擁有




位於新生公園北邊出口的對面,原址並不是在這裡


而是在四維路上,於民國67年遷移到濱江路現址




因曾遷移而未列為古蹟


當年因拓寬敦化南路而有拆除林家古厝的計劃


經各界奔走,感於古厝之美與價值,建言之下,得以保存下來




拆遷工程浩大,丈量、紀錄、編號、繪製藍圖等


先拆附屬物,再由屋頂往下拆,磚瓦木石編號,拆卸工程費了五個月


卻因未找到合適地點,而暫時先安置於安和路的倉庫中


一年後安和路又拓建,再搬到和平西路高架橋下


卻又因橋底漏水,一些木材部份因此腐蝕,如此的多災多難


上圖此願渚茗山聽說是為了花博的造景而額外建造的,下方的立牌有說明此假山的由來


據說建造此景,在花博開幕之初林家後人曾有意見,強力反彈,認為應該保留古厝之原貌


現在小朋友們很喜歡在此玩捉迷藏,和攀爬遊樂,此造景其實很受歡迎


花博結束後是否要拆除,是個難題



六年後的1984年才正式選定現在此址重建


但因拆卸物搬了三次,編號,材料,包裝都亂了


費了不少功夫來拼湊,1985年11月終於完工


1987年6月對外開放參觀




原擁有人是福建安溪人士林欽民,他於1754年來台


他兒子林志能在艋舺創立榮泰行,經營船運貿易,因而致富


1822年在四維路原址興建四合院


以福建故鄉的安溪縣的「安」,及榮泰行的「泰」為厝名「安泰厝」


花博期間將它列為十四展館之一,稱為花茶殿


展出主題是「本土傳統文物展示及茶餐飲經營」



提供花茶美食,並邀請茶藝專家來講述花茶藝術


定期舉辦詩詞朗誦、茶道等的文藝活動


內部展示靜態傳統文物,如公媽廳設神祖牌,祖先畫像


祭祀用桌椅,祭品模型,習俗用品等


擺設以茶樹盆景為主,花卉點綴


庭院中可感受四季風貌,種植當季香花,造景


在古厝庭院中品茗,可體會古樸的情境


並有竹林幽境,種植千餘株各類竹子


以竹為主題元素,展現台灣竹林之美


走訪花茶殿,可穿越時光,彷彿回到昔日清朝年間一般




白天的這裡人群穿梭來往,夜晚的這裡安靜無人


偌大的庭園籠罩在黑暗中,只有古樸的宅第透著亮光,有種淒涼感


這些精心打造設計的門窗牆垣,在打燈的氛圍下,有種詩情畫意的美感


空氣清涼如水,四周安靜無聲,小不糾說,我好喜歡這樣的感覺喔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棟古厝曾經的風光豪奢,如今安在?已成為遊人駐足觀賞的景點,是幸是不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drey8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