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5350a

青田七六在台北市青田街七巷六號而取此名

它是一間很老的保存完好的日本時代留下來的日式房屋,現在作為餐廳之用

青田街在新生南路大安森林公園的西側,永康商圈附近

來這兒可搭捷運到東門站,自永康街出口出來,走路約十分鐘

 

IMG_3102a

這兒之前是台大地質學教授馬廷英的故居,他們家搬走後,由黃金種子文化公司修復開放,這個公司是由台大校友合資成立,是推廣科普教育的文化機構,執行數位典藏計畫及台大地質展覽,有"優台灣"網站,推行古蹟修復,2010年開始修復馬廷英教授的故居,2011年開幕,取名青田七六,提供餐飲,舉辦導覽,系列講座,使民眾親近古蹟及得到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

 

DSC05352a

這棟房子採用紅檜建材,卡榫建造,西式的凸窗及百葉窗,現有的許多植栽還是最早的主人足立仁教授住此時種植的

木造房屋,因年代久遠,木頭已呈斑剝狀態,他們刻意把外牆部分有些不換新也不以以油漆塗抹,以保持它的古舊況味,院中的樹木也都是百年古木

 

DSC05353a

因之前的屋主是台大地質學教授馬廷英,故這兒院落的牆上陳列了一大排的各式各樣的岩石標本

岩石標本的上方那一面花牆是黃金種子公司的文創產品:台灣366花圖騰,"366誕生花紋",包括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加上閏年的多一天的每天所代表的花,可以自己找看看自己代表哪朵花,我那天太匆忙,沒去細看,沒找自己的花,好可惜

 

DSC05354a

馬廷英教授,遼寧人,字雪峰,生於1899年,1976年辭世,他除了是著名的地質學家外,還是古生物學家及海洋地質學家,一生嚴謹治學,慎密思考,研究範圍遍及世界各地,他提出了"地殼剛體滑動說",為現今之理論板塊學說之先驅,蔣經國總統曾頒褒揚令,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設立馬廷英青年論文獎

牆上這一篇文說明了為什麼有人有成就 ? 就是他們珍惜時光,一分一秒也不浪費的埋頭做研究,像我們這種蹉跎光陰的人,就駐定一輩子沒出息 !

 

DSC05355a

這裡是後院區,有魚池,有廚房,有室外區,還有主屋後方的棚子座位區,我們就坐在這個棚子區內用餐

來此是大妹妹邀我來用餐和參觀古蹟的,她打電話訂位時室內的座位已經只剩席地而坐的日式矮桌有位子,我們三人都有年紀了,盤腿坐地老骨頭吃不消,所以就訂了這個棚子區的桌椅位,這兒也不錯,可以邊吃邊欣賞後院的景色和滿眼的植栽和大樹的綠色,心曠神怡

 

 

DSC05361a

我點的蒜香蒸魚定食

定食的飯上面都放了一顆梅子,碟子裡附醬料和醃蘿蔔,用小鍋子盛裝的湯,裡面的料很多

 

DSC05362a

大妹點的紅麴松阪豬定食,除了主食不一樣,湯和附料都一樣

老寧子點的是明蝦定食,我沒拍

飯後甜點是黑糖凍

 

DSC05356a

因為我們是在棚子區用餐,室內沒進來,我只從後門伸頭進屋內走廊拍了這一張

這個屋內區,有好多房間,古蹟修繕一新,亮麗美觀,他們為了保護紅檜的地板不被損壞,所以規定必須脫鞋進入,而且不可光腳,沒有穿襪子的客人,這兒有供應襪子販賣,一雙十元,全部是白色的

我們同伴的兩位:老寧子和大妹,都沒有進去參觀的意願,所以我也不進去了,很遺憾地沒拍到室內景色,有興趣知道的朋友可到別人介紹的網站去看,有很多人拍了很多照片

裡面有玄關,脫鞋區,化妝室,台所,廚房,應接室(客廳),書架,食堂,老鋼琴,書齋,女中房,子供房,陽光室等

塌塌米區是可容納二十人的大包廂

 

DSC05357a

這棟房子的始建者是留學歐洲的足立仁教授,他在1931年以日式與西式建築的結合,考慮台灣的潮濕氣候而設計的洋和混搭式建築

是日治時代日本教授集體開發興建的"大學住宅組合"之一,

足教授赴歐後此屋歸台灣帝國大學(台灣大學前身)所有,1945年台灣光復,政府來台接收,馬廷英是當時負責接收台灣帝大的教授之一,台大就將足立仁的宅院配給了馬廷英教授,馬教授一家人住到了2007年,之後由台北市政府定為市定古蹟,現在由黃金種子公司負責管理經營

 

DSC05358a

屋子四周原先種滿了各種花草,蝴蝶四處飛舞,還有楓香,大王椰子,錫蘭橄欖,後院這裡足立仁時代的一棵麵包樹現在還在,已經有五層樓高了,還有個游泳池,馬教授進住時改成了蓮花池

 

DSC05359a

這個後院的白色屋子,原先是馬廷英的妹妹的居所,現在作為廚房之用,並有長型靠牆桌位及室外座位

 

DSC05360a  

馬廷英教授的兒子馬國光筆名亮軒也很有名,他曾執教於世新大學,妻子是台灣民歌之母陶曉清

亮軒也是知名作家,也擔任過廣播節目主持人,兒子馬世芳也是作家及樂評家,亮軒現在都已七十多歲了,時光的流逝,隨著這間老屋訴說著多少的陳年往事,亮軒說其實他的父親是個嚴格管教的父親,可以說他的童年都在打罵教育中度過,但他自己對兒子從未這樣

亮軒有空時也到這舊屋來憑弔和為客人做導覽,回憶當年住在這兒的點點滴滴

青田街日本時代稱為昭和町,這條街上約有八十多戶人家,當時附近都是水田,新生南路在不遠的街口,那時稱"中美合作路",是光復後鋪的第一條柏油路,中間還有一條大水溝,就是瑠公圳

青田街是一條文化氣息濃厚的街道,老樹林立,環境清幽,靜謐安寧,現在看來老樹與老屋糾纏的藤蔓,斑剝的牆面,在在訴說著它們的歷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drey811 的頭像
    adrey811

    二年八班的天空

    adrey8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