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妳要弄飯啦,我來幫妳」
「喔,好啊,妳要幫什麼」
「我幫妳拿盤子,ㄟ!姐姐,走開啦」
「我也要幫呀,妳幫,我也會幫,我要拿抹布」
「小心燙到,不要站在鍋子旁邊,離遠一點!」
~~~這就是loulou和大米還這麼丁點大的時候,我們高雄的家裡的小廚房的情景!
這個小廚房是小寧子自己設計自己作的,在後走廊
本來的廚房他嫌不通風和光線不足,改成房間了
在回到過去那個家 這一篇裡有詳細介紹這個家和這個小廚房
從這個小廚房的窗戶看出去的就是高雄最有名的三鳳宮,我們家在三鳳宮的正對面呢
我們結婚,成立小家庭,就住進這個家,在這兒,三個女兒陸續出世
這棟大樓叫中華大樓,是公教住宅,四層樓的,我們住三樓
住在裡面的人大多是公教人員,也許是知識水準比較高吧,感覺起來每家的孩子都很聰明
在學校都拿獎狀的,不是我自誇喔,她們三個在學校也都是好學生哪
不知道照片裡很熱心幫媽媽忙的兩位小朋友還記不記得她們這麼小的時候的事?
照片可以說話,小時候就是乖孩子喔,即使是身高只有那麼一點點高,還不到洗碗槽的高度
即使廚房小得連這麼三個人站在裡面都嫌太擠,即使丟了正在玩的玩具~~~也要來幫忙
還有一個老大,為什麼沒來幫忙?也許是因為上學去了,還是廚房太小擠不進來而自己去玩了
在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裡,電視還是新興的玩意〈我們家是全大樓第一個裝電視的,高雄有電視比台北遲了幾年,裝了台小小的黑白電視,左右鄰居看稀奇,剛裝的時候每天到了有節目的時候〈那時不是全天有節目,一天裡只有幾小時,還只有夯不啷噹一台~~台視而已〉就湧進了一屋子的人,把我們家當成電影院,椅子坐滿了就席地而坐,哇,我們只好來者皆歡迎啦,鄰居嘛,後來他們也一家家的都裝了電視,電視的年代就正式來臨啦
跳著講了一段電視的由來,是說那個年代與現在相比,物資方面差之千里吧
但是小朋友也是很快樂呀,她們玩著簡單的玩具,扮家家,互相打鬧著玩
幫媽媽的忙也算其中一項啦
這個小廚房裡,平時煮著簡簡單單的食物,她們也都吃得很高興
她們到現在都還記得的是「鐵力麵」,就是鐵人牌乾麵條與生力麵〈現在的速食麵〉煮在一起
放點肉絲青菜等,熱呼呼的一大鍋,妳一碗我一碗,一下子鍋子就見底了
她們也會幫著收碗,但洗碗就不行了,爸爸把這個洗碗槽設計得太高,我還要墊磚頭踩腳的洗碗呢
在這個簡單純樸的家,物資享受以現在的標準來看,是缺乏的,一切都是克難
但是一家人還是快快樂樂的,所以證明物資文明帶來的所謂享受,並不能加倍於以前的快樂
快樂是不能以物資來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