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寫山,女兒說我比較喜歡海,為何不寫海
好吧,這篇就來寫海吧,在我的「自傳繪本」裡挑幾張我畫的圖出來講「我與海」的故事好了
最早接觸的海洋,就接觸得轟轟烈烈
我想常年在海上飄流的海員、漁夫,在海上不著陸一次的時間也很少有我們那麼久吧
那是民國34年,我六歲,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
我們自印度回國〈去印度是搭的飛機,軍用機,飛越喜瑪拉雅山〉
這次回國搭的是客貨兩用的船,經印度洋、太平洋到上海
這段航程需時「一個月」,嚇人吧
航程雖長,但駛到大洋中就沒有浪,不會暈了
和我們一同搭船歸國的是周伯伯一家人,他們兩個女兒,大女兒「官兒」和我同齡
有玩伴,船上的日子一點也不無聊
每天兩人抱著心愛的洋娃娃在船上到處玩耍
在甲板上看大海,波浪,海鳥,日出,日落
在船艙裡輪流為娃娃編故事,一人講一個
我們很會編喔,小女孩的想像力還滿豐富的
可惜那些故事沒用錄音機錄下來
否則一定可以出一本「大海洋中的洋娃娃」由兒童自己編的童書
還有就是摺紙,船上有一落落的貼在箱子上、貨品上的mark
船員送給我們拿來摺紙,那是橢圓形的
我們隨便亂摺,摺的像什麼就說是什麼,天馬行空,也是很有想像力
船員閒聊時也來陪我們玩,有小女孩在船上,對他們來說也是增添許多樂趣吧
這樣的快樂進入中國海的領域就不行了,浪大起來,暈得只能躺著不動
在上海上了岸,整個人還是在感覺愰動
愰暈了兩三天才恢復正常
在上海只待了半年左右,就來了台灣,也是搭船
上海到基隆,三天三夜,這三天三夜是惡夢,船沒有一刻不搖晃
暈得死去活來,吐得苦膽都吐光了
然後,36年二二八事件,我們又驚慌的回了大陸,還是乘船
這去程,中間好像有一段比較不搖,姥姥就叫我背九九乘法表,因為要轉學讀三年級
所以我的九九乘法表是在船上背會的
之後,不久又回了台灣,在屏東住了四年半後遷到基隆,從此與海結下多年的緣份
第一個家住中正二路,跨過馬路去,對面就是海
上學搭公車走的路線,全程一邊是山,一邊是海
這難忘的上學第一天就被放鴿子〈初中一年級〉
說要來接的姥姥沒來〈她後來說是派了人來接,那人竟把這事給忘了〉
我還不會搭公車,不知如何回去,全校同學都走光了,還是沒人來救我
只好背著書包走出校門,憑記憶走回家
還好那「一邊是山,一邊是海」的唯一的一條路,使我沒迷路
走了約一、兩小時才到家,整個虛脫
家對面的海,有一個小海灣,好像一個特為我們闢的小天地,常常去戲水
有一次,帶了董莉莉去,她才一歲多,是和我們同住的鄰居
她在水裡如魚得水,好高興,太駭了,卻不防在水中栽了個跟頭,嗆了幾口海水
姥姥急忙撈起她來,她拼命抹臉的說「好辣!」她把鹹說成辣了
她是個非常逗趣的小女孩
後來我們搬去台北,又搬回基隆,這次住中正五路,我高二
家正對著漁港,窗外就是一片港灣景色
這個「以望遠鏡偷窺帥哥的女孩」的故事,先前說過了,不再贅述
我坐在塌塌米上,右邊是縫紉機,海對面就是和平島
在基隆最後一個家~~中正六路,我也寫過「那個她的家」
在這兒,每當基女同學、實踐同學來家裡玩
都是帶她們去海專〈海洋大學〉〈畫面右上〉的對面去看海
坐在岩石上談心事,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孩的心事都帶點羅曼蒂克
於是我們望著海洋、吹著海風、聽著海浪,盼著彩色的日子
這就是我的海洋的故事
我與海洋親近十來年,日子在終日聽見海浪聲,聞到海的氣息中度過
還有那些青春的記憶,那就是屬於我的戀戀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