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篇的三幅都是郎靜山大師的作品


 


這篇原擬題目是「我喜歡遠觀山巒」,為了配合郎大師的作品,改了個較詩意的題目


台灣是個多山的島嶼,登山的風氣也就特別的風行,登山步道越建越完善


尤其台北是個盆地,無論往哪個方向走,都可以到達上山的路


登山步道上涼亭、樹蔭、石桌石椅、花木扶疏、空氣清新


達到了運動的效果,又呼吸了芬多精,登山真是值得大大提倡的好運動


 


但是我不愛登山,也許是平時太四肢不勤吧


爬樓梯爬到二樓還好,三樓就開始喘,四樓就爬不上去


登山對我來說是視為畏途的,也許心臟有不健全吧


往上走沒幾步就會心跳加遽,再走下去就冒冷汗,再走人就要暈過去


所以,我看到山路就害怕,和別人去,多半會掉隊


「你們上去,我在這兒等你們下來」,弄得整隊人都不安




我雖然畏懼山路,卻愛看山


山巒起伏的壯闊景象,能使心胸開闊!遠望層層疊疊的山巒,總是在千變萬化著


虛無縹緲、隱沒在雲海中的山


覆蓋在白雲下的山


浸淫在雨後濕氣蒸騰的山


綠樹層疊的山


岩石堅毅的山


日光照射下亮麗的山


陽光背後陰影下墨綠的山


太陽自山後升起時萬丈光芒的山


日落時沉寂的山


國畫裡詩意盎然的山


聽見遠處寺廟傳出鐘聲的山


蜿蜒小路盤旋的山


夜間燈光閃爍的山


瀑布奔流的山


一月開滿櫻花梅花的山


三月開滿杜鵑花的山


五月開滿五月雪的山


望著這些的景緻,陶醉了,掉入一種忘我的境界


有時真希望自己不要回到煩瑣的現實中來,化為幽靈,飄浮在它們當中


山巒是否可以包容我的憂愁,幻化成清徹的溪水


我就這樣流呀流的,流向下游,流到大海,無影無蹤


不要經過人間最痛苦的「死亡」,就回歸自然,這樣多好




我喜歡用敬畏的心看著它,而不是把它踩在腳下


我喜歡好整以暇的坐在疾駛的車裡望著遠處的湖光山色


而不是精疲力盡的爬著那陡峭的山壁,我並不想征服它


山是雄偉壯闊的,它並不會因你爬到山頂而被你征服


人類為了征服它,就去破壞它自然的風貌,把它人工化


也許變得符合人類的舒適、美感


但是為了開路、造屋,所肆意砍伐的森林,所造成的土石鬆動,是無可挽救的


所造成的山崩土石流,是會讓人類自食惡果的


所以,我們何妨只要遠遠的欣賞它、讚嘆它,與它和平相處


 


在我學生時代搭火車通學的那幾年,每天自車窗內向外看到那迎面而來的不斷的山景


台北基隆之間的山,有時在左邊,有時在右邊,有時在山谷間穿過,有時穿越隧道而過


看著那些山,我就會落入沉思、遐想


想很多,想人生,想那些樹木、山泉、花朵、岩石,每天和它們打照面


它們沒有煩惱,為何我們儘是煩惱


有一次,我在家裡談人生,鐵夫表哥〈比我大25歲〉來作客,聽到了大笑


「妳幾歲啊,小小年紀妳懂什麼人生啊」


我沒反駁,心裡卻說「你怎麼知道我不懂,我也許懂得比你還透徹」


現在想想,也許當年真的只懂點皮毛,就以為很懂了


一個人寂寞就會想很多,想很多就以為懂很多


無論如何,年輕歲月都在那些山景中疾駛來疾駛去的磋跎度過了,是無奈!


                                         ~~~~~~~~~~~~~~~~~~~~


2009.4.17後記


我愛欣賞樹木,勝於欣賞花朵,人家說女人愛花,我卻愛看挺拔的樹木


樹的形狀千姿百態,在國畫中,樹是佔著很重要的地位


樹畫得好,整張風景就美了


我尤其喜歡欣賞的是「枯木」,葉片落盡,只剩枝幹的枯木


我愛那蒼勁悽涼之美 ,為何那種枯槁腐朽敗落的景象卻使我如此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drey811 的頭像
    adrey811

    二年八班的天空

    adrey8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