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們把革職、辭退、Fire叫做炒魷魚,百萬小學堂發問:為什麼叫炒魷魚?


正解:魷魚下鍋炒了以後會捲起來,好像捲的舖蓋一樣,被革職就得捲舖蓋走路啦


那請問有幾人看過捲的舖蓋,或捲過舖蓋啊


現代人都是裝箱、打包、裝簍子框子,裝大塑膠袋吧


 


捲舖蓋這檔子事只有上一代的人才比較懂吧


而我們家,捲舖蓋是稀鬆平常的事,老公公是個沒有定性,三天兩頭換工作的人


我小時候搬家是常事,如此這般的把姥姥磨練成捲舖蓋高手


她捲的舖蓋結實得怎麼摔怎麼丟都不會散


我們有好幾條軍用帆布,攤開把棉被枕頭衣服雜物全包在裡面


這麼多捲不起來吧,姥姥就有辦法邊捲邊壓邊擠邊捶的捲了起來


綁繩子更是技術,好不容易捲好的舖蓋很可能繩子沒套好就功虧一簣


那繩子是雙的,繞成十字後,一邊一根,把那雙線往兩邊拉


扯緊的時候要在舖蓋上用力蹬、坐、跳,繩子才能扯得死緊


苦命的姥姥,隔不多久就又要做一次這麼艱難的任務


老公公只下個命令「搬家」,後續一概不管


姥姥真是驛馬星的苦命,從小就是東飄西蕩,小時離家百里讀書、就業


然後抗戰爆發、逃難,嫁給老公公


老公公是為政府開路運送軍用物資的開路先鋒


所以重慶、雲南、貴州、緬甸、越南、印度的西南邊境一直遷徙〈我是在去印度時加入的〉


想想看這搬家就像吃豆腐一樣平常


 


抗戰時,這個捲舖蓋不是搬家才捲喔


日本轟炸西南方最兇的時候,幾乎天天要跑警報躲防空洞


飛機一陣丟炸彈掃射後揚長而去,從防空洞出來回到家很可能家已不見了


夷為平地了,成廢墟了


所以那時候的人們一早起來都把被子衣服等物捲成舖蓋丟到外面野地裡


萬一躲警報回家,家已被炸毀了坍了


就至少還有被子可蓋,衣服可穿,到學校工廠等地去作難民


 


那時的人是不是很可憐?你們是難以想像的,所以,要惜福啊


這就是姥姥捲舖蓋的故事


 


上面這張圖是屏東搬家,自台灣最南端搬到最北端的基隆


姥姥在和我揮手道別,因為我不能去,必須留下來和田伯伯同住


田伯伯的家為了陪我暫時搬來寄住此屋〈很複雜〉


因為我學期中途不能轉學,此時我初中一年級


這是我寄住朋友家的開端,以後還有董嬸家、劉嬸家、校長家、金阿姨家、鐵哥家等處


我好像是個道地的吉普賽女郎,我才會寫這首吉普賽女郎的歌



註:女郎的郎寫錯了,我自己有發現喔,不勞你們糾正,特此更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drey811 的頭像
    adrey811

    二年八班的天空

    adrey8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